胡说八道之 I “香”

2016-08-25
“萧索之秋,焚香心安宁”
香道

    八月蝉鸣,香气轻燃着八月,试图沉睡叶底的每一只轻蝉。在八月,有一炷香在你的房间中焚起,侵润你的肺叶,窗外的群山在香雾蹑手蹑脚,远方突然清晰;我看见一个人穿过年少时多雨的云层后,坐在日照一带的石头上歇脚。她的头顶树叶闪亮,她的身侧静焚一炷香。 

  深圳盐田紫******院作为故宫紫******院在国内的首家分院,位于盐田区壹海城二区的盐田紫禁书院不断将文化精神化为看得见、听的着、闻得到、吃得了的生活形态。   在这里你可以体验到中国传统手工艺精湛意蕴,感受茶、酒、花、香各雅席构建的人文道场。

现场艺术家们的作品

此次展览将集中展示潘鲁生、叶放二位国内外当代艺术家以传统手工艺

叶放先生

潘鲁生先生

  “闻香”这次胡中维先生受邀来到“紫******院”与各位大师一起闻香、识香..........

胡中维先生

香道专家“吴清”先生对于香的研究与了解,现场来自“清禄书院”的吴清先生无疑是专家,这次也是有“吴清”先生讲解香的由来及使用方式;现场感受到他对“香”的痴迷

吴清先生现场讲解“中国香”的故事

从古代最早时期到现代,以至到现今我们看到的《琅琊榜》与《甄嬛传》中使用的香料及用香时的动作,其实我们的生活与香是息息相关,古人自会追求焚香的境界,写诗填词,抚琴赏花,宴客会友,独居默坐,案头枕边,灯前月下,可谓香影相随,无处不在。

香器

不同时期的香器,颜色及手法都各不相同

中国最早记录“香”的画

   古人焚香也是极其讲究,必在深房幽室之中,用矮桌置炉,与人膝平。桌上必备“炉瓶三事”,即指香炉、箸瓶及香盒三种器具。焚香时,中间放置香炉,香炉两边各置箸瓶、香盒。香盒用来贮放香料,箸瓶是盛置火箸火铲之类用具的铜瓶,香炉为焚香之器。焚香时先将特制的小块炭烧透,放入香炉中,然后用细香灰填埋。焚香需要借助炭火之力,并非直接燃烧,因此不是把香料直接放在炭火上,而是在香灰中戳些孔,再放上用瓷片、银叶、金钱、或云母片制成的“隔火”来盛放香料。取放香料时,一般用手拈,所谓“拈香”,轻轻拈取小小的香丸、香球、香饼,放置在“隔火”上,动作优雅舒缓。

 

现场由叶放先生主持

“分享”


 叶放先生:作为室内设计师,分享当下的感受?
胡中维先生:“香”其实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,但现在“香”离我们很远,这次通过吴老师的分享,借助古人的香生活,反观当代社会,无论是物质和精神都很匮乏,如今的我们看似好像很强大,繁华,产品也很丰富,但我们真的有因为这些物质令我们的精神生活更美好吗?
    我做了十几年设计,之前一直坚持着:“设计的目标远远不是设计本身,而是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或者某种特殊的空间体验”;那时候的我,感觉自己特别像个哲学家,后来突然发现原来自己一直都没有朝设计要去到的方向,或者没有找到设计的价值所在,突然间不会设计了,我把一个空间做得很漂亮,把朋友都邀请过来,但是我让朋友来干嘛呢?顿时脑袋是“空的”,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,“我设计的空间与人之间没有情感交流,没有一个的故事能够让整个空间和人串联起来,让人与空间能够产生共鸣和链接”,这让我反思!   这次来体验“香”给了我留下很深的印象,古人使用“香”,是在享受其使用过程,而不是想通过“香”来证明什么,把心和体验以及生活状态很好的融合在一起,设计其实也是这样的,只有你真正的吧精神,文化及传承融入在设计空间里面,你才能打动人。